【眼视光学】如何根据眼睛的调节能力与调节范围选择适合的眼镜
当物体从6m以外移向6m以内,入眼的光线由平行变为发散,经折射后物像必然在视网膜之后,视觉将变模糊。但实际上,随着物体的移近,眼发生了一系列的活动,使物体仍能成像在视网膜上,这称眼的调节。眼的调节主要靠晶状体变凸以增加折光力来实现。
眼的调节能力是指眼做最大限度的调节所能增加的折光力,调节力的改变直接影响人眼看近物的清晰程度。其大小可用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即近点表示。
有关调节的概念:
调节远点:人眼视物时成像在视网膜黄斑部,调节静止时人眼所能看清的最远点为调节远点;调节静止时,无限远处的光线恰好聚焦在视网膜上。
调节近点:人眼动用全部调节能力所能看清的最近一点,调节能力最大时近点发出的光线恰好聚焦在视网膜上。
调节幅度人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为注视远点时与注视近点时的屈光力之差。
正常眼的近点越近,调节能力越大,越说明其晶状体的弹性好。在人生的早期,人眼的调节是很大的,约为15.00D~25.00D,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下降,每年大约减少0.25D~0.40D的调节量,这样到了40岁左右,眼的调节力已不足以舒适地完成近距工作,晶状体的弹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近点也因之而变远。如10岁、20岁和60岁的近点分别是8.8cm、10.4cm和83.3cm。老年人因近点变远,看远物清楚,看近物则困难,称为老视。
调节力的改变会导致人眼所能看清的范围会发生改变。在调节远点与调节近点间人眼通过调节能力能看清的范围我们称之为调节范围。正视眼、近视眼、远视眼的调节范围需要分别考虑。
调节范围计算:
例:一位60岁正视眼老者,调节幅度为1.00D,试求当其戴用+2.50D花镜时,所能明视的范围。
带镜时所能看清的最远距离:1/+2.50D 眼前40CM
带镜时所能看清的最近距离:1/(+2.50+1.00) 眼前28.6CM
不带镜时所能看清的最远距离:1/0 无穷远
不带镜时所能看清的最近距离:1/1.00 眼前1M
此患者为屈光不正者,调节幅度为1.00D,经戴用矫正镜片矫正后远视力达到1.0,配下加光2.50D。若带双光镜片时,明视的范围:
用下加部分所能看清的最远距离:1/+2.50D 眼前40CM
用下加部分所能看清的最近距离:1/(+2.50+1.00) 眼前28.6CM
用远用区所能看清的最远距离:1/0 无穷远
用远用区所能看清的最近距离:1/1.00 眼前1M
考虑调节范围可测得老视患者配镜后的清晰范围,确认配镜后是否能满足老视患者配镜的初衷,为老视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清晰视觉。
从配镜形式方面考虑:
单光镜片只能满足各种屈光状态看近的需求
双光镜片满足看远和看近的需求,但无法看清中间距离的需求。
点击进入
论证项目
51职业考试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西三庄大街52号A座401、501
咨询电话:0311-87338028、80892822 周六日不休息 邮箱:sjzygs@163.com 本站由【蓝点网络】设计制作